1)第386章 两位古代的战略大师_鲜奶快递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齐年的这一番话让大家都沉默了。这些人里有一些人曾经有过创业的经历,曾经有些人有过运营的经历。他们深知最初的热情和最终的实施效果有时候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开公司做生意,并不是用EXCEL进行计算这么简单。否则的话,为什么强调运营那么重要呢?

  在这一次管理人员会议中,齐年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让所有人能够从务实的角度来分析初创公司面临的主要问题,然后提出战略构想。

  虽然大家在这次会议上提出的建议非常多,但齐年认为这些建议只是常规的战术性建议,而并非战略建议。

  他十分认同一位教授提出来的观点:“战略并不是一群人在一起讨论出来的,而是几个人经过深思熟虑提出来让下面的人去贯彻执行的。”

  这位教授举了张良和郭嘉的例子。

  他说:“刘邦、曹操帐下谋士如云。可是他们正是因为顶住了压力采用了张良和郭嘉的策略,所以一个平定天下,一个平定华北,打开一片江山。”

  这位教授讲的两个例子齐年是非常熟悉的。

  秦朝末年,刘邦和项羽争霸的时候,刘邦始终处于不利的竞争局面,深陷泥潭而难以自拔。这个时候张良给刘邦出了一个主意,让他不仅放弃关中,也放弃中原。

  这是一个令人根本就无法接受的建议。

  放弃关中意味着放弃政治上的优势,放弃中原意味着放弃军事上的优势。两个优势都放弃了,还有什么竞争的实力。

  这是刘邦的所有谋士都不会给,也不敢给的建议。

  但是张良提出了这个建议,而且刘邦竟然还采纳了。

  张良是人杰,能够把一名普通军官提为元帅、能够采纳一个明显十分疯狂的建议,说明刘邦也是一位人杰。

  张良之所以提出这个建议,其背景是项羽刚刚平定天下,正是志得意满之时。但其实秦朝虽然灭亡了,但是局势还远远未能平定。

  因为项羽上面还有一个象征性的皇帝,项羽的下面还有一众因为分封不公平而心生怨言的贵族、军阀。

  张良劝刘邦远走他乡无非是让他“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在中原即将发生军阀混战的时候保存实力。

  另一方面,项羽赶走了刘邦这个最大的竞争对手,才可以放心地腾出手来对付其它的势力。这样就令刘邦达到了坐山观虎斗的效果。

  如果说张良的建议只是让刘邦把栈道烧掉,龟缩在西川盆地的话,那么他也绝对不是一个智谋超群的人杰。

  他的精妙之处就在于“暗渡陈仓”这个后手。等到时机成熟时突然从陈仓占据关中,迅速得到一片雄厚的资源。

  当项羽还在他的衣锦之乡附近与军阀混战的时候,刘邦就快刀斩乱麻把整个西方纳入囊中。这个场景和当年周文王、周武王击败纣王统一中国的情

  请收藏:https://m.bq6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