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75章 步兵的一线地位_三国之西凉兵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爷孙俩说的没错,董虎不仅愿意收养凉州娃娃,汉民、羌人、匈奴、鲜卑、乌丸……只要是娃娃,他都愿意收养,就不怕养的多了。

  内部逐渐稳定,娃娃们的教育,百姓的民生经济就成了头等大事,董虎也在进一步扩大培养娃娃们的范围。

  平城是十万屯田兵的母港,手下大将、兵卒带着妻妾在外征战、戍守,孩子基本上都留在平城,由一些先生教授读书识字,年岁稍大些就会被送入军事化管理的“董家学堂”中分科学习。

  跟随着董虎前来并州的二三十万汉民中有各式各样的人,仅寒门士子就有数百人,这些人大多都成了各个军塞、军寨、军堡中的长使、主事、从事性质的内政人员,但不管他们如何的繁忙,都必须每五日腾出一日时间走入学堂做先生,这个学堂不一定是平城董家学堂,也可能只是几百人的军堡的学堂,学堂也可能只是个牛棚,但是,只要是主管内政的官吏,无论官职大小都要每五日抽出一日时间,都要老老实实教授娃娃们读书识字,与军中将领升降考核一样,一旦发现没有教娃娃读书,立即就会被划拉到了降职序列之中。

  董虎尽管忙碌,很难腾出更多时间亲自教授娃娃们读书,但他对娃娃们教育尤为重视,一有时间就会与普通先生一样走入董家学堂。

  董家学堂是一座综合学堂,农工商兵政是主要分科,与后世大学差不多,农工商兵政五大分科之下又有诸多分科小学堂,主要还是看孩子们的兴趣程度,当然了,受到他们父辈的影响,兵政两科的娃娃也最多。

  董虎很想将“董家学堂”更改成什么“大学、学府”什么的,主要还是担心雒阳方面的忌惮,还有就是他的小心思,想用师生关系凝聚人心,增强所有人的向心力。

  十五座高炉点火,仅小半个时辰就传来一声欢喜惊呼,紧接着就是不断有欢呼声传出……

  “主公,十五座高炉,除了一座有了裂隙停了下来,其余的都很正常,也都烧出了铁汁……只是有些多些,有些有点少了。”

  老蔫难掩脸上的兴奋,将十五座高炉的情况报告送到了董虎手里,董虎大致翻看了几眼后,大大深吸了口气。

  “火炉不许停火,直至将所有矿料全部烧完了,要将所有炉子的产出铁量详细报告送来,一些不合适的炉子淘汰掉。”

  董虎重重拍在老蔫肩膀上,郑重道:“匠人与大匠是有区别的,大匠会在原有的东西上精益求精、更近一层,甚至突破原有的限制,创造出新有的东西。”

  “咱不怕你们浪费人力、物力,不怕你们失败,或是给咱弄出华而不实的东西,但咱怕你们不用脑子去想、去做!”

  老蔫忙点头道:“主公训斥的是,小人……小人一定会努力!”

  董虎连连

  请收藏:https://m.bq6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