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73章 四世袁家的自信_三国之西凉兵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皇帝刘宏太过胡来,自中平元年之后,能顺利担任一年半年的三公都是极为不易,可即便如此,袁隗也极为自信,自信只要袁家能够掌控一切,就一定能够压得住骤然崛起的董卓、董虎叔侄。

  袁家第一代当家人是袁安,历经汉明帝、章帝、和帝三代帝王,先后担任河南尹、太仆、司空、司徒,以刚正严明著称,和帝刘肇登基,窦太后垂帘听政,车骑将军窦宪欲要领兵北击匈奴,司徒袁安、司空任隗、太尉宋由以及朝中九卿皆反对,袁安仅摘掉官帽与太后力争就有十余次,尽管最后还是没能阻止窦宪讨伐匈奴,之后窦宪四次北击匈奴,迫使着北匈奴不得不西迁……

  自大汉朝立国时就与匈奴人干仗,匈奴分裂成了南北匈奴后,北匈奴也还是时不时南下侵汉,自汉章帝时就有北伐匈奴人的廷议,而袁安也是极力反对的一员,按理说,匈奴人每每侵汉,只有一方彻底倒下,这场战争才会停止,经过汉章帝在位时的十年休养生息,北伐匈奴也算不得什么,但有三个事实不可忽视。

  其一是匈奴分裂成了南北匈奴后,匈奴人已经在走下坡路,一旦干掉了北匈奴,草原必然会有另外一个强大草原势力取而代之,取而代之的是哪一方?南匈奴?鲜卑人?对于大汉朝来说,北匈奴、南匈奴、鲜卑人三方混战且实力相当才是最为有利的事情,正如董虎所领的董部义从、美稷单于庭、弹汗山鲜卑三方相互厮杀,且谁也干不掉谁时,对于大汉朝来说才是最为有利,哪一方势强就打压哪一方,哪一方势弱就支持哪一方,只有彼此混战消耗实力才最为符合大汉朝的利益,正如窦宪四次北伐匈奴,打残了北匈奴,迫使着北匈奴西迁,也造就了另一个强大的鲜卑草原霸主。

  其二是大汉朝崩溃的财政,自汉光武帝刘秀登基到汉章帝病逝仅有六十年,王莽篡汉,帝国经历过一次天下大乱,虽然光武帝、明帝、章帝都想要极力恢复经济,但此时的大汉朝不是一开始立国时的大汉朝,世家豪门太多了,刘秀仁德善待功勋大将是不假,但也并未从世家豪门手里夺回财政大权,反而因为少府、大司农、水衡都尉合并缘故,让本属于皇室的财赋丢了个精光,即便三代帝王六十年休养生息,崩溃的帝国财政也并未得到太多的缓解、恢复、增长。

  其三窦家是外戚,窦宪北伐匈奴本身并不是什么为国为民,而是为了掌控军队,借此掌握天下大权,王莽就是借助外戚篡汉的,这才过去几十年,各大家族不愿意窦家借此掌握大汉朝的兵马大权。

  总之一句话,司徒袁安敢带着三公、九卿与窦家对怼,袁家也顺顺利利地成为了天下群臣之首,在各大家族中的威望一时无两。

  袁安死后

  请收藏:https://m.bq6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