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137 章_逸羽风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现在说到十二次。

  古人为了说明日月五星的运行和节气的变换,把黄道附近一周天按照由西向东的方向分为星纪、玄枵等十二个等份,叫做十二次。每次都有二十八宿中的某些星宿作为标志,例如星纪有斗牛两宿,玄枵有女虚危三宿,余皆仿此。但是十二次是等分的,而二十八宿的广狭不一,所以十二次各次的起讫界限不能和宿与宿的分界一致,换句话说,有些宿是跨属于相邻的两个次的。下表就说明了这种情况[16]:外国古代把黄道南北各八度以内的空间叫做黄道带,认为这是日月和行星运行所经过的处所。他们也按照由西向东的方向把黄道带分为白羊、金牛等十二个等份,叫做黄道十二宫。其用意和我国古代的十二次相同,但起讫界限稍有差异,对照起来,大致如下表所示:我国古代创立的十二次主要有两种用途:第一,用来指示一年四季太阳所在的位置,以说明节气的变换,例如说太阳在星纪中交冬至,在玄枵中交大寒,等等。第二,用来说明岁星每年运行所到的位置,并据以纪年,例如说某年\"岁在星纪\",次年\"岁在玄枵\",等等。这两点,后面谈到历法时还要讨论。

  有一件事值得提一提,上述十二次的名称大都和各自所属的星宿有关。例如大火,这里是次名,但在古代同时又是所属心宿的名称。又如鹑首、鹑火、鹑尾,其所以名鹑,显然和南方朱雀的星象有关,南方朱雀七宿正分属于这三次。《左传·僖公五年》\"鹑火中\",孔疏说\"鹑火之次正中于南方\",又说\"鹑火星者谓柳星张也\",可以为证。

  十二次是与十二节气对应的,以十二节气为各次的起点,以十二中气为各次的中点。明末以后开始用十二次名称来翻译黄道十二宫,但把各宫的起点改为与十二中气相对应,并按黄道经度等分各宫,如星纪宫的起点对应冬至点,等等。

  下面谈谈分野。

  《史记·天官书》说:\"天则有列宿,地则有州域\",可见古人是把天上的星宿和地上的州域联系起来看的。在春秋战国时代,人们根据地上的区域来划分天上的星宿,把天上的星宿分别指配于地上的州国,使它们互相对应,说某星是某国的分星,某某星宿是某某州国的分野[19],这种看法,便是所谓分野的观念。

  星宿的分野,一般按列国来分配,如表甲[20];后来又按各州来分配,如表乙[21]:表甲表乙宿国宿州角亢郑角亢氐兖州氐房心宋房心豫州尾箕燕尾箕幽州斗牛越斗江湖女吴牛女扬州虚危齐虚危青州室壁卫室壁并州奎娄鲁奎娄胃徐州胃昴毕魏昴毕冀州觜参赵觜参益州井鬼秦井鬼雍州柳星张周柳星张三河翼轸楚

  请收藏:https://m.bq6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