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一十九章 天府鏖兵_大宋的天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给官军一点颜色瞧瞧。

  益州北门外有座升仙桥,蜀中才子司马相如初入长安,曾在桥柱上题字励志曰:“不乘赤车驷马,不过汝下也。”说自己这次赴京,不乘坐高车驷马,决不回来见故乡的父老乡亲。

  在长安,司马相如的才华得到了汉武帝的推崇,后来司马相如骑着高头大马,衣锦还乡,“蜀人以为宠”,成都县令以上官员都身背弓矢,手持小锣,为司马相如鸣锣开道,此桥从此成名。

  雷有终在升仙桥设下埋伏,让高继勋和侄子雷孝先率先锋部队前去搦战。

  高继勋与叛军将领鲁麻胡马打盘旋,只几个照面,就佯装败下阵来,拨马就走。鲁麻胡跟后就追,王均不明就里,指挥大军随即掩杀过去。

  蜀军刚一过桥,就听见一阵梆子声,箭如雨发,紧接着四面伏兵一起杀出,将王均人马困在当中。蜀军慌忙后撤,就一座小桥,怎经得千军万马,仓皇之间,蜀军只能跳水逃生,溺水和中箭的无数。

  此役,蜀军折损数千兵马,王均冒死突围,单骑逃回成都。随即吊桥高悬,阻塞城门,意图固守。

  升仙桥大捷,高继勋和雷孝先还献上王均的金枪、黄伞一应等御用之物。

  雷有终大喜,当即派自己的长子奉礼郎雷孝若飞马回京,向真宗赵恒奏报胜况。

  真宗详细地询问了前线的状况,笑着对左右大臣道:“王均鼠辈,虽婴城自守,计日可擒矣。”

  雷孝若趁机向皇上进言,说自己自幼习武,希望能将文官改成武职。真宗准其所奏,补为供奉官,在军前效力。

  益州知州牛冕和西川转运使张适,临阵脱逃,已是实锤,确凿无疑。二人临敌卖阵,贪生怕死,有损朝廷颜面,诏令将牛冕削籍,流放儋州,永不录用;张适削籍,贬为连州参军。

  当初,张咏从蜀返京,听说接替自己的是牛冕,曾说过:“冕非抚众才,其能绥辑乎?”事实证明,果然如此。

  真宗又下诏:“益州军民被王均胁迫的,如能归顺朝廷,全部赦其无罪。”

  ◆攻城几多艰

  宋军乘胜进至益州城外,在城北土山依山建寨,分设鹿角丫杈。

  有了上次失败的教训,雷有终决定采取稳扎稳打的攻城策略,派石普在土山旁的旧草场,督造投石车、床弩、云梯等一应攻城器械。

  一切准备妥当,雷有终开始在中军大帐调兵遣将,由高继勋、巡检张煦、孙正辞领兵主攻城东;上官正、李继昌、王阮主攻城西;杨怀忠、巡检马贵主攻城南。

  《孙子兵法》云:“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攻城之前,雷有终有一项工作必须要做在头里,那就是招降。

  雷有终写好招降书,全面贯彻真宗赵恒的旨

  请收藏:https://m.bq6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