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十九章 值得借鉴的幼儿教育_我在日本打工的三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九章值得借鉴的幼儿教育

  到日本旅游的游客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感受到日本人的文明和礼仪。这与日本人从小接受的礼仪灌输有很大关系。

  无论在什么场合,日本人都非常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大声喧哗、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的人很少。从大人到稍微懂事的孩子都是坐有坐姿,站有站形,走有走样。

  日本人的文明礼仪、环保意识、遵守规则和法律的自觉性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从每个人的婴幼儿时期就被训练、培养、塑造出来的。

  日本幼儿园奉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自立能力,并把文明礼貌意识的培养当做每天训练的常规内容。

  日本的幼儿园也分为公立和私立两种,孩子进公立幼儿园一般需要排队,较小的私立幼儿园往往成为孩子进公立幼儿园之前的过渡。

  孩子入托不受年龄限制,有些私立托管所甚至可以接收出生只有三四个月的孩子。公立幼儿园接收的多半是一岁半以上的孩子。

  家长为孩子办理完入园手续后,妈妈就要按照幼儿园的要求为准备入园的孩子备好各种大大小小的包包。这些包包括孩子背的双肩包,装毛毯的包、装餐具和便当的袋子、装衣服的包、装鞋子的包等等。

  便当袋除了放中午吃的便当外,还要放装有筷子、叉子、勺子的餐具盒以及一只用于喝水的杯子;双肩包里除了背便当袋之外,还要放一个类似于笔记本一样的联络手帐,再放一块绣有孩子名字的手绢;装鞋的袋子专门放在幼儿园里,孩子在幼儿园替换下来的鞋不用时要装在这个袋子里摆放好;此外还有装孩子午睡时用的褥子和毛毯的包、装替换衣服的布袋、装在幼儿园穿的玩耍服手提袋等。

  每个包的大小、样式和颜色也都有规定。

  为了孩子出行安全,日本幼儿园和小学校门前的道路普遍设定为“通学路”,在孩子上学和放学时段,这样的道路上是不允许机动车通行的。由于没有孩子家长的车辆在学校门口张扬炫耀,也就看不出每个孩子家的贫与富,不会造成孩子的攀比心和失落感,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

  大人去幼儿园送孩子接孩子普遍都骑自行车或者电动助力车,家离幼儿园比较近的孩子就跟随大人步行。

  为了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习惯,从孩子进入幼儿园第一天起,老师就会告诉孩子和家长,孩子用的书包、装餐食的包、在幼儿园睡觉用的毛毯包和水壶都要由孩子自己拿着,家长不能带劳。

  由些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在通学路上或幼儿园门口,送孩子接孩子的家长都空着手,小小的孩子走路尚且趔趔趄趄,身上还要背着双肩包,每只手上还要拎着包,尽管接送

  请收藏:https://m.bq6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