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14章 腊月十二_我生活在唐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盼望着,盼望着,冬天的脚步近了,《下邽孤女》的下半部也要演出了。

  冬天自古都是农闲时节,等到秋收完毕,一般农民收了粮食,交了税,然后再将欠债理一理,修补了房子,打好了冬天的柴火,随着冬雪的降临,就算是他们,也能偶尔享受一两天的休息生活。

  渭南县的农民管这叫做“坐一日”,通常的情况就是坐在家里或者其他地方,呆呆地坐一天,神情麻木而呆滞,什么也不干(这可不是老失杜撰,解放前这种事情经常有之,汪曾祺先生的书里曾经讲过,据说建国后坝上的农民还会这样)。

  他们的平日的劳动太过繁重了,好似一头一直背负着重物的老黄牛,就是呆着坐一天,也是莫大的幸福。

  而且他们除了呆呆地坐着,也没有什么太好的活动了。

  但是,如今他们不一样了!!!就在坐一天的时候,他们也会谈起最近的“稀罕事”,并且夹缠不清地讲起了他们看到的《下邽孤女》。

  农民们大多拙嘴笨舌,这个动人的故事变成了寥寥数字,变成了下邽孤女......耶娘都死也.......卖身为奴........有些凄惨..........表情沉默而木然,看着他的耶娘浑家,还有家里的孩儿。

  再多的,他们也说不出来了,偶尔有些村里的“伶俐人”,此时就成了众人的中心,听着他唾沫横飞地讲述,不少人各自垂下泪来。

  下邽孤女的这出新百戏,不管怎么样,算是在渭南县广袤的县城的乡下,以一种野火蔓延地速度传开了。

  而许多人也记得了腊月十二这个日子。

  记住这个日子不是因为别的,光是那句看戏给铜钱,就足以引起轩然大波了。

  “哪会有如此的戏班,怕不是诓骗吾等农人?”类似的话语同样也在乡间流传,许多人甚至觉得对方届时定不会给。

  但是哪怕不给铜钱,如上次那边给些蒸饼,也是极好.........关于生存的智慧和狡黠,底层的平民从来不缺,而且尸神设在各村的眼线大肆宣传自己定会去,于是不少人也嘴上说着不可信,但是也跟着行动了。

  人们都是从众的,只要有个人带头,不少人都会跟着去。

  万一呢??不少人都这样想着,当真发下铜钱,若隔壁那王三郎得了去,自己岂不是亏也???

  嘴上说着自己定然是不信的,但是很多人心里,都有自己的小九九。

  而且还有一点,那就是这部戏剧,当真是太精彩矣!

  特别是那位孤女,简直演到自己心尖子里面去了,仿佛就是发生在自己家中一般,他们也很好奇,这下半本《下邽孤女》到底如何??

  吾只是去县城赶集........出发之前,很多人都这样对自己和邻居说,然后彼此心照不宣地对了下

  请收藏:https://m.bq6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