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25章 美洲的诱惑_盛世华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25章美洲的诱惑

  塑造文明认同感?

  李世民没有发表任何看法,这个建议有点违背他一直以来接受的教育。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一边嘲讽百姓愚不可及,一边却又设立重重障碍阻止百姓接受教育。

  愚民政策才符合统治阶级的利益。

  作为统治阶级最怕的就是变,因为变就意味着风险,为了眼前的稳定他们甚至会作出许多反智决定。

  这种情况放眼全世界都存在。

  古罗马时期有一个人搞了一项发明,能大大提高国家实力。他很高兴的找到皇帝,把技术献了上去。

  当时的罗马皇帝给了他五百金币买断了这项技术,然后就销毁了,还警告那个人不要把这项技术传出去。

  因为新技术会带来变革,变革会造成国家不稳定,干脆大家就不要变。

  统治阶级还喜欢在历史上寻找经验,并奉之为圭臬,美其名曰效法先贤。

  就比如李世民安置归降的东突厥,那么多大臣都认为应该实施汉化,为什么他最终选择了保守做法?

  因为这是汉武帝使用过的成熟法子,这个方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大汉的边患问题,为大汉争取到了数百年的安稳。

  汉化突厥人看起来是个好法子,可历史上没有先例,谁敢保证一定能获得一个好结果?

  所以尽管他很清楚汉化或许是更好的办法,最终依然选择了温彦博的保守做法。全其部落,尊重其风俗习惯。

  李世民是个进取心十足的君主这一点不可否认,可他也依然受限于时代,在很多政策上习惯于保守和求稳。

  同时在他心里民也不过是工具而已,这一点是无法否认的,有必要让工具懂那么多的吗?

  塑造文明认同感的建议看起来很香,但谁都不知道会带来什么后果,他不发表意见是很正常的事情。

  前世陈景恪经常在网上和人讨论历史,对那些统治阶级的心态和想法还算有所了解,所以他能猜到李世民的想法和顾虑。

  不过他知道该如何打破这种局面——让他们感受到威胁。

  李世民这样的人从来都不会束手就擒,即便是面临绝境也会放手一搏。只要让他知道不变是死路一条,他就会放下一切顾虑去改变。

  陈景恪要做的就是让他感受到威胁,同时也给予他足够的动力。

  文明战争就是威胁,而广袤的未开发的世界就是动力。

  李世民不可能全部相信他说的话,事后必然会派人去调查,等调查结果出来才会作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所以没有得到回复他一点都不着急,种子已经种下去了,等着生根发芽就好了。

  他还决定再给‘种子’浇点水施点肥,让它生长的更快一些。

  左右看了看,发现书房内有一个直径在二十公分左右的胆状白瓷瓶子。

  径直走过去把瓷瓶拿过来,提笔把世界地图给

  请收藏:https://m.bq6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